79歲老人哭訴:活到最後才明白,這輩子拼的無非就這兩樣

有人說,小時候不理解老人曬太陽,一坐就是半天,長大了才明白,目之所及,皆是回憶,心之所想,皆是過往,眼之所看,皆是遺憾。所有的老人都曾是少年,但不是所有的少年都會成為老人。所有人都會老去,但不是每個老去的人都會老有所依,被家人善待。

人終究是難免老去的,就像是人們終究是要死去。日本演員樹木希林曾說:“活著是日常,死去也是日常。”坦然地面對生,坦然地面對死,是很多老人都有的常識。

然而很多老人無法學會坦然的是,在自己老去的過程中,也許子女為其養老兄弟反目;也許在自己沒有價值的時候被兒女拋棄;也許老伴已先行一步;也許自己晚景淒涼。

我接觸過的一些農村老人,他們在兒女前面聲嘶力竭地要求自己的主權和被贍養的權利,用惡毒的語言去評判自己的後代,同時又有著非常溫柔溫和的一面。

老人多變的性情,有時候,也是生活所迫。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艱難,每個年齡階段也有每個年齡階段的艱難。人活到晚年,該經歷的風風雨雨也都經歷過了,拼搏過了奮鬥過了,無論年輕時候如何努力,最後還得指望兩樣東西。

  

79歲老人宋大爺,年輕的時候風光無限。他勤勞、善良、熱心腸、體力好,修水管、上山砍柴、食堂做飯、上山採藥,宋大爺會的手藝很多,人緣好,蓋房子的時候都能跟銀行借錢。

和老伴一起照顧了四個兒媳婦一共十幾次月子,幫忙帶大了十幾個孫輩,後來孩子們都很爭氣,一個個在城市安了家,宋大爺和老伴守著老宅,種了一畝菜地,養了幾十隻雞鴨。

時光倏忽而過,一眨眼宋大爺和老伴就七十好幾了,宋大爺年輕的時候身體底子就好,因此即使年齡上來了,也沒太大的感覺,只是宋大爺老伴的身體大不如前。平時小病小痛的,小兩口也不願意打擾孩子,就自己解決了。

  

直到後來老伴便便帶血,並且不受控制,身體一落千丈,宋大爺才通知孩子,可送到醫院後醫生說已經太遲了,後面癱瘓了幾個月,宋大爺的老伴就撒手人寰了。

兒子兒媳們都工作忙,不是要上班就是要照顧孫子,即使回來也是看一眼就走,所以照顧癱瘓在床的老伴,還得自己來。後來兒女給請了一個家裡的保姆幫忙,宋大爺才算輕鬆了一些。每天跟老伴聊天、翻身、餵飯、洗澡,老伴也曾在意識清醒的時候跟宋大爺說:“老頭,對不起,我先走了,你要照顧好自己。”

每每這時,一向堅強的宋大爺也不忍落下淚來,恨不能替老伴去受苦。也後悔莫及地說,早知道這樣啊,年輕的時候就該積極地帶著老伴鍛煉,那樣不僅他能少受苦,自己還能有人陪。

  

  

和那些有著豐厚退休金的老人不同,宋大爺從來不敢說“不靠子女”之類的話,他知道即使子女們都在外地,但自己每個月的伙食費,老伴生病的開銷,請保姆的錢,都是孩子們出的。

老伴走了以後,兒女們怕宋大爺孤獨,就讓保姆留了下來,每天幫宋大爺做做飯,打掃衛生,聊聊天。宋大爺受不了這一套,覺得自己生活還能自理,就硬是把保姆辭退了。可這樣一來宋大爺也挺難受的,每天除了下地干活,和鄰居們聊聊天,回到家吃飯、看電視都是一個人,沒有人可以說說話,每天面對四堵牆。

宋大爺去看了一位自己的好友,在當地的養老院,得知對方過得併不好,因為兒女們幾乎沒有露面,護工那些對他也是愛答不理的,子女不管你的時候啊,連在養老院都有鄙視鏈。宋大爺心裡一顫,還好年輕的時候自己也是兢兢業業為子女,現在自己老了,老伴也走了,沒有依靠的時候,子女們應該不會不管自己吧?

想是這樣想,可當宋大爺跟孩子們說自己想去和他們一起住的時候,心裡也是沒底的。孩子們說商量一下,最後得出了一個“輪流居住”的結論。就是宋大爺的四個孩子,每個孩子家住三個月,一年12個月,剛好輪一圈。宋大爺默許了這個決定,畢竟沒有誰會願意把他這樣一個垂暮老人接回家自己照顧,都怕麻煩。宋大爺也理解他們。他說,在孩子屋簷下,哪怕受一些氣,有些看不慣的,也好過自己孤獨。

  

當然,每個老人的想法不同,具體到每個家庭和老人自身中,感受就會大為不同。宋大爺並不覺得多麼委屈,畢竟比起那些獨居的老人,他的孩子沒有把他拒之門外,已經讓人欣慰了。

一位讀者說,當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時候,兒女的作用已經不是陪伴、孝順、溫暖這些高級詞彙了,兒女存在的作用已經成為一個無能為力的老人最基本的安全、尊嚴和存活的保障了。深以為然。宋大爺現在還能自理,不會給孩子添太多麻煩,真不知道倘若到了不能自理的那一天,孩子們會怎麼做呢?

無論這個答案最終的走向會如何,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人活到一輩子,到最後拼的還是健康和兒女。正如79歲宋大爺的感悟:我能活到現在,並且還活得挺好,得多虧了我健康的身體,和不那麼無情的子女。人老了,繁華落盡,年輕的時候用自己的肩膀扛起家庭,撫養子女,走到了生命的盡頭,卻反過來要靠孩子,需要孩子們的陪伴和照顧了。

生而為人,都是有感情的,越是年紀大,反而內心越是敏感細膩,感情越是脆弱,不管物質還是精神需要,都得依靠子女。而身體的健康能讓我們的晚年少遭很多的罪和病痛,也更利於親子關係的和諧。

有人說人這一輩子啊,其實最大的投資就是子女。這話沒錯,只是想補充一句,子女和身體都是最大的投資,有了健康才有一些,而愛這種東西,晚年的時候也許只有子女能給你了。

  

人這一生,最大的幸運莫過於年輕時有疼愛自己的父母,中年時有實力強大的自己,老年時有孝順自己的孩子,這三樣東西,決定了人一生是否活得有尊嚴,是否能被人尊重。等到年老了,老伴說不准是否還在身邊,而健康和子女,就是我們最大的依靠和指望了。

人老了都會意識到健康的重要,面對疾病,有些老人也很喜歡說“命苦”,其實過於負能量是不好的,日常多注意保養,每年定期體檢,發現問題及早治療,不要悲觀更不要懊悔。

走路  

另外,要尋找生活的興趣,學習一點保健知識,保持合理的鍛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清淡飲食,善待他人,寬恕周遭的一切,每天保持一個好心情,好好地享受生活,都會對我們的健康和生活狀態起到一個正向的引導和幫助。

也要從年輕的時候開始,好好保養自己,照顧好老伴和自己,培養好和子女的關係,年輕的時候好好教育子女,年老了就好好做一個“智慧”的老人,別太嘮叨,別去插手兒女的家務事,別做一個不太人喜歡的老頭或老太太。人到晚年,喜歡健康的身體和孝順的子女這兩樣,你都有。那麼,你有嗎?歡迎留言說出你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