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退休後,面對生命中剩下的光陰,都會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當我到了晚年,在生活不能自理時,該如何去養老?每個人所走過的生活經歷不同,對度過晚年的規劃也不相同。下面是3位退休人員的自述,看看他們是如何規劃自己養老問題的。
李女士:61歲
我老了後,絕不進養老院。我這人性格安靜,喜歡獨處,讓我呆在一個陌生地方,與一群並不相熟的老年人一起相處,想想都難受。我有一個兒子,大學畢業後不聽我的勸告,一門心思去了北京發展。如今十年過去了,他在北京已站穩腳跟,成了家。
老了後,我自然想到兒子家住,日日能見到兒子,我的心也是定的。但我不想因為自己影響了兒子的生活。如果長期住在他家,他會為我分心,兒媳婦肯定也不滿,會激發兩人之間的矛盾,所以住他家的念頭我也打消了。
幸虧我有六個兄妹,大家一直相處和睦,脾氣相投,吃飯口味也相差不大,早就一起商議好,抱團養老。等各人把家裡事情安頓完後,就尋找一個環境優美的地方去居住,請個保姆給大家做飯、打掃衛生。平常,我們一起聊天、打牌,散步、鍛鍊身體,也不寂寞。當到最後剩下一兩個人時,就去養老院,度過生命中的最後時光。
王先生:62歲
我在一個三線城市生活,有一個女兒,女兒大學畢業後留在西安工作,後來也在西安成了家,平常家中就是我們老倆口。女兒遠嫁,一直是我們的心病,尤其想到我們老了,身邊沒有人該怎麼辦?養老院我們不想去,我與老伴早早商議好,等我們到了65歲,就賣掉現在房子,到西安女兒家比較近的地方買個小戶型房子,搬過去住。
人老了,對親情就看的特別重,尤其在感情上非常依賴兒女,希望經常能見到孩子,但又怕打擾她,只好在近處另買房子。如果將來,我們一方的身體不好,會有另外一方在旁照顧,急需時,女兒也能搭把手。如果我們兩人生活都不能自理了,或者一方早世,就請個保姆住在家裡照顧。女兒離的近,也能時常走動,不至於會出現保姆虐待老人的事情發生。我慶幸我和老伴的退休工資都不低,能保證我們實現自己的養老計劃。
趙女士:60歲
自從老伴幾年前去世後,就剩下我一個人,我的退休工資只有兩仟元,所以老了後,能依靠的人只有女兒。我的理想打算是,老了後住在女兒家,能夠在晚年享受天倫之樂。可長期住,女婿會不會願意?為了讓女婿感恩我的付出,女兒生下孩子後,在他們最困難的時候,我承包了帶孫子的重任,做飯、洗衣、收拾房子等能做的事情,我全做了。
如今,孫子已上小學二年級,我也沒有以前那麼忙了,我對自己未來的打算是:如果將來我老了,女兒女婿靠不住,我就賣掉自己原來住的房子,用賣房子的錢找一家好的養老院住進去。當然,這也是沒辦法的選擇,誰願意有家不能回,一個人孤零零地住進養老院呢。現在我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跳廣場舞,多鍛鍊,讓自己有個好身體,不至於那麼早地就走到那一步。
綜上敘述,人老了後,大部分人對住進養老院存有牴觸心理,一方面是因為中國人有葉落歸根的思想,他們想在自己有生之年,住在自己熟悉的人群和環境中;另一方面,是因為對兒女的牽掛,住進養老院,就意味著被兒女拋棄。但想要按照自己理想的方式去養老,就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有穩定的經濟基礎。
不管是在兒女家附近買房,或與家人們抱團式養老,又或者是找家不錯的養老院,都離不開一定的經濟基礎。這要求人在退休後,要為自己留一份財產,晚年才能擁有生活主動權,不至於老了後,生活處處被動。
二是有良好的親密關係
人到晚年,最害怕的是生活的孤獨寂寞感。不管是夫妻關係,兄弟姊妹關係,或者是朋友關係,如果大家在一起相處融洽,有一致的三觀,有相同的興趣愛好,就能避免這種孤獨感,為養老多一份選擇。這要求,退休後要學會取捨,把真正重要的人請進自己生命中,用心去對待,他們是你晚年所擁有的無形資產,增添你晚年生活的幸福感。
不管以怎樣的方式養老,都沒有對錯,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趁現在的身體還健康,提早規劃自己的養老生活,做好晚年來臨前的各項準備,讓自己任何時候都擁有生活的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