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0歲:一輩子到底是什麼成色,也許就看這20年!

遇到一些故友舊交,頗有些感慨,印像中還是青春時期朝氣蓬勃的模樣,但如今多是一副老態,精神萎靡不振。最早的80後也已經40歲了,他們大多數已經成家立業,有車有房有穩定的工作,生活的重心已經變成了孩子,曾經仗劍走天涯的夢想早已春夢了無痕。

有個十多年沒有見的老伙計跟我說,他現在就想過安生日子,朝九晚五,週末可以去釣魚,歲數大了,再不想折騰,也折騰不起了。這樣的日子一眼望到頭,10年後子女成家,然後含飴弄孫,盡享天倫之樂,人生如此就完美了。可是,我們真的應該這樣度過一生嗎?

我理解他們,畢竟大家都經過現實的捶打教育,經過諸多的風霜和磨難,受過摧殘,掉過陷阱,有過一段幽暗淒冷的過去。這樣一路走來,很容易變成兩個極端,一個就是上面所說,老老實實認命吧,一輩子就這樣了,不要痴心妄想,人到中年萬事休,就停在這個位置好了。安安穩穩,歲月靜好。
還有一種人,就是不服氣,我命由我不由天,現實殘酷,但現實不代表命運,他們絕不接受所謂現實施加於他們身上的“天意”。如果非要如此,那就逆天改命好了。

同樣是被毒打,有人屈服了,順從了。有人卻默默忍耐,想著怎麼“歲月不饒人,我也不能饒過歲月”。每個人終究都會改變,可改變的方向卻是截然不同的。我就是想不明白,怎麼40歲就給自己定型了呢?哦,他們還算是好的,還有人是這樣子的:

大部分人在二三十歲上就死去了,日復一日,機械,裝腔作勢地重複他們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所愛所恨。古人說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我覺得男人到了40歲才算是心理上開始成熟,50歲才有可能真正活明白,怎麼也不能才到40歲就把自己一輩子固定住。

40歲後要做靠譜的事,而不是說要一成不變的活下去。我們看任正非、柳傳志、宗慶後、雷軍……他們不都是中年時候才開啟事業征程嗎,如果按照40就認命的邏輯,他們又豈會創造出偌大的事業成就?越來越覺得,40到60歲,一輩子到底是什麼成色,也許就看這20年!

所謂以終為始,按照時代、科技的發展和現在的生活條件,我們這一代人怎麼也能活到80歲之後吧。大概劃分一下的話,人生20歲之前都是懵懂,30歲之前是胡鬧和荒唐,40歲之前是受苦和磨難,而70歲後是回歸家庭和自然,80歲後是回憶過往,寫寫回憶錄什麼的……那麼,40-60之間,絕對是人生的黃金20年。

還是以任正非為例,他是43歲創業,直到2002和2006年,他的人生都充滿了艱辛,相比這些,他中年之前的“頭破血流”根本不算什麼。而現在年近八旬的任正非,我們這兩年經常看到他在公眾面前,是不是精神矍鑠,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從某種意義上,他人生的輝煌基本就是在40到60歲創造的。人,還是要有使命感,有事業心,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什麼叫衰老?什麼叫青春活力?任正非說:在公司內部會議上,很多高級幹部站起來說,我才三十九歲,不到四十歲,可不要給我戴“老幹部”的帽子。我認為這就是青春活力。
任正非提到他有個朋友是AIG創始人柏林伯格,88歲時候每天還要早上做50個俯臥撑,晚上做50個俯臥撑,準備3年後才退休……

所以,千萬不要給自己設限,鬆了一口氣,一輩子到底是什麼成色,我認為是40歲後才開始驗證:乾坤未定,你我皆是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