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留下的五句話,說盡人生百態!

1、斗米養恩,擔米養仇

一個人饑寒交迫的時候,你給他一斗米,就是解決了他的大問題,他會感恩不盡。但是,你如果繼續給他米,他就會覺得理所當然了。一斗米不夠,二斗米不夠,一擔米還是覺得你只給了滄海一粟。

生活里常有這樣的事,第一次為一個人提供幫助時,他會對你心存感激,第二次他的感恩心理就會淡化,到了N次以後,他簡直就理直氣壯地認為這都是應該為他做的,甚至當沒有了這種幫助時,他會對施助者心存怨恨。所以,人的善良一定要有度!當一個人不思進取,一味索取幫助時,請及時收起你的善良!

2、般般皆會,件件不精

俗話說的好,貪多嚼不爛。一個人的精力有限,要想在某一個行業獲得成就,那就要持續地在這一行業里深耕下去,如果什麼都要學,最終的結果,就是什麼都學不好。現在都在提倡的工匠精神也是這個道理,在一件事上做到極致,那就是最優秀的工匠,也就能有最優秀的產品。

3、不落海底不知大海深,不生子女,不知父母恩

不落到海底不會知道海有多深,沒有生兒育女,也不會知道父母的不容易。事情得踏踏實實地落到自己身上的時候,才能真正意義上感同身受。所以,王陽明說「知行合一」,真知都是在行動中得來的。一個人沒有為人父母,就永遠不會知道父母在自己身上付出了多少,在歷經養育子女的艱辛之後,才會明白自己的父母有多不容易。才能真正懂得感恩,懂得孝順父母。

4、不怕馬王三隻眼,就怕人懷兩條心

三隻眼的馬王爺是很可怕,但是更可怕的是人心難測。堡壘都是在內部攻破的,對手再強,也抵不過眾志成城,就怕有人心存兩意,出賣朋友。人心隔肚皮,交朋友一定要慎之又慎。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歷經歲月陪伴的友誼往往更值得信任。

5、待你父母十二兩,兒孫還你一整斤

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的父母,將來孩子就會如何對待他自己。我們說,一個家庭就是一棵大樹,爺爺奶奶是大樹的根,父母是枝葉,孩子是果實。只有在根上施肥,枝葉才能繁盛,果子也才能有足夠的營養。

一個人在孝養父母之時,自己的兒女也看在眼裡,父母以身作則孝敬尊長,就是孩子成長最好的榜樣。孩子是通過父母的行動,懂得孝的。一個家庭里,如果父母孝順老人,那麼孩子就會孝順父母,一家人就能和和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