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想老了得中風,5件小事要上心,或能救命

最近幾年,中風的病發率逐年上升,尤其是中老年患者的增加很明顯,因此,中風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中風對人的身體損害是很大的,老年人如果突然中風,沒有及時救治是很容易導致患者癱瘓的,對患者以後的生活都會造成很大的影響。但仍有很多人在得了中風后,都不明白自己為什麼會中風,那麼究竟哪些因素會導致中風的發生?

中風的高發人群:

1、患上血壓高的人群易中風

很多老年人都有高血壓的情況,而高血壓會影響心腦血管的,若控制不穩定很容易突發中風。不注意飲食,喜歡高油、高糖飲食的人很容易得高血壓,所以平時要注意飲食以清淡為主,控制高血壓、高血壓、高血脂的病情,減低中風的風險。

2、缺乏運動鍛煉易中風

很多人比較懶,吃得多但是不愛運動,導致體內脂肪過多,血糖、血脂都會偏高,加上隨著年齡的增長,血管會變得狹窄老化,阻礙血液的流動,這樣很容易會誘發中風。

而保持運動鍛煉,可以讓血管恢復彈性,保持血液流動順暢,可以降低患上中風的風險。

3、糖尿病患者易中風

糖尿病患者體內血糖偏高,阻礙血管的正常運作,同時糖尿病患者有高血壓、高血脂的問題,這樣會增加患上中風的危險。因此糖尿病患飲食要以清淡為主,注意避免過多糖分的攝入。

4、抽煙易中風

吸煙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吸煙主要損害我們的肺部,此外它還會損害我們的血管,誘發動脈硬化,進而惡化為中風。

所以經常吸煙的人群,為了身體的健康,最好改掉趁早戒煙,保護肺部,同時也保護血管,降低患上中風的幾率。中風對人的身體影響很大,但中風是可以預防的,通過改善日常生活習慣和飲食也可預防。多注意生活細節,可預防中風。

常吃高纖維食物

粗糧中有大量的食物纖維,多吃這些食物可以降低血脂和血壓,還能促進腸胃的蠕動,幫助排便,常吃能很好地控制血糖和血脂。還能預防中風的發生。

40歲后需要每年體檢

年齡到了40歲之後要保持定期體檢的習慣,特別需要檢查腦血管的功能。如果發現腦血管有異常,有患中風的風險,也能及時做出預防措施,預防患上中風。

多喝水

很多人沒有經常喝水的習慣,不愛喝水也是引發中風的一個重要的因素。因為缺水會導致體內血容量變少,血液就會變得粘稠容易形成血栓,更會增加患上中風的風險。所以中老年人最好每天保持適當的飲水量,不渴也要適當飲水。

重視保暖

天氣寒冷也是老年人中風的高發季節,這是因為天氣變冷后體內血管會收縮,血管變窄,血液流動沒有這麼順暢,血壓也會跟著變高,從而誘發中風。北方地區雖然家裡有暖氣,但室內和室外的溫差很大,這樣大的溫差,如果出外還不注意保暖,很容易誘發血管破裂,引起中風。

注意運動鍛煉

有氧運動相對比較適合老年人,如散步、慢跑之類的運動,可保持血管健康,控制血壓。不僅可以讓身心愉悅,還能保持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