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家裡有點急事需要錢,我和先生的錢都放了理財,取出來至少要一兩天時間。於是只能厚著臉皮微信一位好友:“能藉兩萬塊錢周轉一下嗎?明後天就還你。”沒想到,好友幾乎秒回:“行,卡號發來。”看到這句話的那一瞬間,真的感覺太暖心了。
這年頭大家都被房貸車貸壓著,上有老下有小,一般把錢借出去了,能不能收回來都不一定,會增加小家庭經濟損失的風險,所以大家對借錢這件事情特別敏感,一般能不往外借就不借。何況是在那麼著急的時刻,能馬上答應藉錢給你的,一定是非常信任你的朋友。老話常說,日久見人心。社會發展到當下,我想倒可以換個說法:借錢見人心。
“除了借錢,什麼都好說”
借錢在某種程度上,非常消耗我們的親情和友情,原本很純潔的關係,可能你一開口借錢,就變得不純潔了,甚至因為你的這個開口,昔日的情誼嘎然終止。不得不說,社會就是這麼現實,所以誰都好,別輕易開口跟別人借錢,事情能自己解決得了最好自己解決。不要求人,也不要給人添麻煩。有些朋友平日里吃吃喝喝,一起逛街打球玩耍沒問題,但一遇到借錢的事情,大家都很醒目地趕緊“退避三舍”,就是那種“除了借錢,什麼都好說”的姿態。
一位讀者跟我傾訴她的煩惱,說因為買房,問了親戚一句能“借我幾萬嗎?”後來再也沒有回音了。以前朋友圈中熱絡的交流、互動、寒暄,從此就像是絕了踪跡。我問她說:“難過麼?”她點點頭。但隨後又說:“我很能理解吧,畢竟誰都不願意跟幫不了他,而只會消耗他的人做朋友,誰都害怕沒完沒了的負擔。”誠然,儘管那位讀者公積金裡還十幾萬,原計劃也是藉來周轉下房本下來就還給人家的,但對方沒有回复,她也就什麼都沒有說了。既然關係如此脆弱,那就隨他去吧。
據說她,後來她房子還是照樣買了,只是和那位親戚再也沒有聯繫了,有點尷尬,也有點遺憾。早知道就不開那個口了,其實,也不差那一點。我安慰她說:“你怎麼這麼傻呢?人情冷暖,世態炎涼,借錢一次,你還不懂嗎?好好過自己的日子吧,別想太多。讓自己越來越強大,別人才會看得起你。”
“借的是錢,卻看出了人心”
人有三急,大企業都會有資金周轉的問題,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人生在世,跟別人有一些“金錢往來”,是很正常的。只是有些人可能因為錢而變成感情更好的朋友,有些人則因為“借錢”這件事,消磨了情誼。記得一位作家曾說,別人跟你借錢,你借了就不要指望他還了,對他開口的金額打個五折,就當送給他,比如他問你借4000,你就送他2000.
誠然,不是每個人都能這樣慷慨的。也相信大部分借錢的人,都不是本著“不還”去的。只是現實生活中很多人並不希望你過得好,你越是艱難的時候,可能越是落井下石。老話說,錦上添花大有人在,雪中送炭常無幾人。曾在網上看過一個案例,樓主“梔子”創業失敗欠了一屁股債後落荒而逃,到了外省問最好的朋友借幾千塊錢給家人做生活費,結果對方發來一張圖,圖片的內容是某銀行的貸款流程。
再後來,梔子經過幾年的努力東山再起,不僅還清了當年的債務,公司的規模還越做越大。當年他那位最好的朋友,卻在這時候登門,悻悻地問他能不能藉一筆錢,想給兒子出國留學。梔子立刻回复:“出國留學是好事,不過很遺憾,我幫不了你,公司最近現金流緊缺,我所有的錢都放在公司了……”梔子最後總結道:其實我不是報復,只是咽不下當年那口氣。當時藉的是錢,卻看出了人心。人與人之間都是相互的。我想如果換位思考一下,他就不會有勇氣來找我了。
尤瓦爾赫拉利在國際暢銷書籍《人類簡史》裡有這樣一段觀點:“當今社會,金錢已經打敗了任何一個宗教,成為人類行為和溝通的基礎工具,幾乎已經沒有任何一個社會行為,能完全脫離金錢的影響了。”“金錢”二字,不僅在婚姻中重要,甚至在友情和親情中,有時候也顯示出了它強大的“威力”,維繫或是破壞一段關係,只需一個“錢”字即可。
美國評論家馬爾科姆·考利曾說:“金子能使兄弟反目、使家庭不和、友誼破裂、國家內訌。”那麼,想要處理好朋友關係,親情關係,就要先處理好這些關於與金錢的關係。對於借錢不還的人來說,自然是錢重要的,但是更多時候對於真正急需而又信得過的朋友來說,能幫則幫,也是維繫感情之道。說到底,人與人之間都是真心換真心,你好我才好。萬變不離其宗的是,借錢這件事,很多時候會讓我們認真真正的朋友和虛情假意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