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常見的輪流伺候養老,對老人來說真的公平嗎?

老人養老難一直是一個問題,咱們也已經說過了很多遍。不過雖然都知道是個問題,但是想要解決卻是很難。目前,農村最常用的養老方式還是通過子女養老,而子女養老最常見的又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子女輪流贍養,老人在每戶子女家中待上一定的時間,之後去另一家。第二種是在一家子女中固定生活,其餘子女分別拿出一筆生活費用。第三種是老人獨自生活,而子女承擔老人的生活費用問題。在這三種方式之中,第一種是最常見的,但是也是農村老人最排斥的一種,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咱們仔細一想就能明白,雖然看似輪流贍養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養老方式,對子女來說比較公平,但是對老人來說卻不是這樣。首先來說,輪流贍養是很容易讓老人產生一定的心理壓力的。因為這種方式有種把父母當作皮球的感覺,一家一家的來回傳。會讓父母覺得,沒有一個子女願意多贍養自己一段時間,會感覺心寒。

再者說,就算父母在心理上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身體上面也有一定的影響。大家也都知道,人在年老的時候是不願意活動的,而輪流贍養則是讓父母來回搬居,對老人來說太折騰了。所以,在這裡還是希望大家,面對養育自己多年的父母,要拿出自己的孝心,做到養老的責任。

有句老話說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對於不同階段人我來說,也有這不相同的煩惱,對於正在上學的孩子來說,如果取得好成績取悅父母是最大的難題。對於剛出社會的青年來說,結婚、彩禮、房子、車子是最大的障礙,對於30歲左右的農民來說,上有老、下有小,這也是人一生中壓力最大的時候,對於農村老人來說,如何平穩安渡晚年才是,他們面臨的最大難題。

辛苦了一輩子,誰都希望能快樂的安渡晚年,然而農村的時代變遷,讓養老越來越成為一個「老大難」的問題。不僅難在養老的成本越來越高,更難在很多老人上了年紀無人照顧的問題。現在到農村走走剛過完年,農村基本上成了「空心村」,剩餘的都是一些孤寡老人。對於他們來說,養老與其靠自己的子女,反而還不如靠自己,然而話雖然如此,但萬一生病了,還是需要人照顧的。

為了妥善照顧年老的父母,很多子女也想了不少辦法,有的選擇把父母接到自己身邊,有的家裡子女比較多的,實行「輪流養老」,即父母輪流在每個子女那住一段時間。很多專家認為,這的確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一來也讓所有的子女公平的盡到了贍養父母的責任,二來父母每隔一段時間,換一個居住環境,對他們來說,也是換一種生活方式,反而更好。然而實際上,很多父母是反對輪流養老的,這是為何呢?聽老農說說心裡話。

輪流養老看起來公平而且實用,然而卻未必適用,看起來似乎是讓每個孩子盡心盡孝,然而更多的情況下反而是不願意履行贍養責任的一種表現。有的子女覺得父母養育自己不能大包大攬,索性讓每個人都參與進來,然而片面的強調公平,有時卻忽略了父母的感受。比如說有的父母和兒媳不合,如果遇到這種情況了怎麼辦?再比如有的父母年老多病,如果子女都居住比較分散,豈不是每次都要折騰,這樣豈不是更加讓老人吃不消?因此,從這些角度來看,輪流養老未必合適,甚至有時候,老人養老在輪流中卻輪空,最後老人落了個無人照顧的結果。父母養育之恩,我們該湧泉相報,羊羔還知跪奶恩鴉尚知反哺,作為子女的我們更應該更加自覺主動,扛起贍養的義務與責任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