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必須得承擔起照顧對方的職責。但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又得學會逐漸放手,把與他人生相關的一些判斷與選擇權,全都交還到對方的手中。這樣纔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與做法,能夠讓自己的孩子成爲一個掌握獨立生存能力的人。聆聽一位聰明母親的真心話:“無論何時,要懂得及時退出兒子的生活。”因爲過度干預、插手與包辦對方的人生,不是愛,而是毀。

01.婆媳之間的矛盾,容易讓兒子陷入兩難
我媽媽的朋友孫阿姨與丈夫育有一個獨子,現在已經結婚成家了。小倆口婚前買了新房,自己兩個人單過。其實他們兒子也還是有點依賴心理,本來還提議想繼續跟父母一起住,但被老倆口給否決了。孫阿姨認爲,距離太近的話,婆媳這種本身沒什麼特殊感情的關係,容易因生活瑣事與性格及三觀方面的不和而發生矛盾,到時候夾在父母與妻子中間的兒子,容易陷入兩難,幫誰都不對,幫誰都不妥。
他們自然是不會跟自己的兒子產生嫌隙的,但是兒媳婦那邊就不一樣了,與公婆關係好不好還在其次,但是如果兩個年輕人自己的婚姻出現了問題的話,到那時候人生會受影響的,就是他們的兒子了。在孫阿姨看來,兒子成年了父母就該放手了,呆不呆在身邊,也改變與斬斷不了他們的血緣關係。既然如此,也就沒有必要跟兒媳婦爭寵,讓他們自己過好日子,父母退出他們的生活對他們而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02.管得太多,反而會有反效果
像孫阿姨現在這種年齡段,身邊也有很多當了婆婆的女人。經過觀察她發現,越是那種霸道的、強勢的、能幹的婆婆,管得太多,越是與兒媳婦關係緊張不睦,雙方的這種相處情形對於小倆口的婚姻幸福程度干擾也越是相當大。她認識的一位老姐妹,兒子結婚的時候非得要求這對年輕人要跟自己同住。雖然她本身性格不算特別強勢,但因爲是那種身上有些強迫症的老人,總是習慣性認爲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要求年輕人跟自己保持相同的生活作息與生活習慣。看到他們有哪些方面與自己存在分歧與出入,總是忍不住出言干涉。
比如:晚上十點過後就不住催他們睡覺,週日也要求不用上班的小夫妻到點起來喫早飯等等。因爲在老人看來,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對他們身體好,這是來自於母親的關懷。她的一番好心並沒有起到什麼好的作用,反而產生了反效果。她的兒媳婦覺得生活極其不自在,渾身難受,吵着要搬出去單過。但孫阿姨的老姐妹卻認爲對方“身在福中不知福“,自己明明一番好心待她,卻招來對方如此回報,也是氣得不得了。現在兩個人關係特別緊張。
03.有自己的生活,纔不會讓自己陷入孤獨的境地
孫阿姨跟我媽聊天之間曾提及過這件事,說自己屢次勸說過對方,讓她想通一點,不要按自己的想法要求現在的年輕人,討嫌、討累之餘還破壞家庭內部的安定團結。其實身爲婆婆,在兒女結婚之後,只需要將生活重心放回到自己與丈夫身上,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不是那麼時刻以操心與管束兒子的人生爲己任日子便會過得舒心許多。有時候老人們所認爲的子女離不開自己的照料,其實是自己內心離不開、放不下成年的子女,需要一種對方依賴自己的想法來證明自己對孩子依舊擁有獨一無二的影響力罷了!人生是一個最終需要個人爲主體的持續運行過程,不光孩子得學會獨立,其實父母何嘗不是如此?
在孩子成年之後學會放手,有一種過好自己生活的正常心態,纔不會讓自己內心總是陷入孤獨的境地,也纔不會產生一種孩子不在身邊自己就焦慮不安生怕被拋棄的不正確想法。他們自然是不會跟自己的兒子產生嫌隙的,但是兒媳婦那邊就不一樣了,與公婆關係好不好還在其次,但是如果兩個年輕人自己的婚姻出現了問題的話,到那時候人生會受影響的,就是他們的兒子了。在孫阿姨看來,兒子成年了父母就該放手了,呆不呆在身邊,也改變與斬斷不了他們的血緣關係。既然如此,也就沒有必要跟兒媳婦爭寵,讓他們自己過好日子,父母退出他們的生活對他們而言,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04.管得太多,反而會有反效果
像孫阿姨現在這種年齡段,身邊也有很多當了婆婆的女人。經過觀察她發現,越是那種霸道的、強勢的、能幹的婆婆,管得太多,越是與兒媳婦關係緊張不睦,雙方的這種相處情形對於小倆口的婚姻幸福程度干擾也越是相當大。她認識的一位老姐妹,兒子結婚的時候非得要求這對年輕人要跟自己同住。雖然她本身性格不算特別強勢,但因爲是那種身上有些強迫症的老人,總是習慣性認爲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要求年輕人跟自己保持相同的生活作息與生活習慣。看到他們有哪些方面與自己存在分歧與出入,總是忍不住出言干涉。
比如:晚上十點過後就不住催他們睡覺,週日也要求不用上班的小夫妻到點起來喫早飯等等。因爲在老人看來,保持正常的生活作息對他們身體好,這是來自於母親的關懷。她的一番好心並沒有起到什麼好的作用,反而產生了反效果。她的兒媳婦覺得生活極其不自在,渾身難受,吵着要搬出去單過。但孫阿姨的老姐妹卻認爲對方“身在福中不知福“,自己明明一番好心待她,卻招來對方如此回報,也是氣得不得了。現在兩個人關係特別緊張。
05.有自己的生活,纔不會讓自己陷入孤獨的境地
孫阿姨跟我媽聊天之間曾提及過這件事,說自己屢次勸說過對方,讓她想通一點,不要按自己的想法要求現在的年輕人,討嫌、討累之餘還破壞家庭內部的安定團結。其實身爲婆婆,在兒女結婚之後,只需要將生活重心放回到自己與丈夫身上,管理好自己的生活,不是那麼時刻以操心與管束兒子的人生爲己任日子便會過得舒心許多。
有時候老人們所認爲的子女離不開自己的照料,其實是自己內心離不開、放不下成年的子女,需要一種對方依賴自己的想法來證明自己對孩子依舊擁有獨一無二的影響力罷了!人生是一個最終需要個人爲主體的持續運行過程,不光孩子得學會獨立,其實父母何嘗不是如此?在孩子成年之後學會放手,有一種過好自己生活的正常心態,纔不會讓自己內心總是陷入孤獨的境地,也纔不會產生一種孩子不在身邊自己就焦慮不安生怕被拋棄的不正確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