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公司同事一起吃飯。一個女同事吐槽,說自家孩子到冬天胖得不行。本來想讓孩子跳繩減肥,都買好了跳繩,也和孩子說好,每天跳20分鐘。為了防止孩子偷懶,同事還讓一塊住的孩子他奶奶盯著監督孩子每天鍛煉。
過了半個月,孩子每天跳是跳了,可跳了半個月了,體重卻一點沒減!前幾天,同事終於發現了真相,原來是孩子他奶奶每次等孩子跳完,都獎勵孩子一大包零食!難怪這肥一點都減不下來!知道是這樣的原因後,差點沒把同事氣暈過去。
“那之後怎麼解決的啊?”我們問同事。“還能怎麼辦啊?我就和婆婆反复講,孩子太胖會生病,零食吃多了有害,吃飽正餐了孩子也不會餓什麼的。”同事苦笑。“你婆婆還算聽勸的。我家婆婆要這麼講理就好了。”另一個同事說。
確實,大家好像都覺得,婆媳關係兩頭,天生是敵人。不僅生活方式不一樣,而且在養孩子上,老一輩和年輕一輩的觀念差異也很大。就說同事這事吧,明明同事覺得孩子已經超重了,不健康了,但是老一輩人不這麼覺得,或者說,他們沒有這個概念。
他們反而認為,孩子胖乎乎的挺可愛的,把兒童肥胖看作一種健康富足的標誌,甚至依舊給孩子零食、小吃餵個不停。有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放學後去校門口接孩子,包裡還塞著大包小包的零食,校門一開,看見孩子過來了,就掏出來,直接投餵孩子。
孩子有時候看到路邊有什麼想吃了,老一輩人就直接掏錢買,覺得孩子的小要求,盡量滿足就好了,孩子高興最重要。這種做法其實我們也能理解。畢竟老一輩的小時候,物質太匱乏,要啥沒啥。現在孩子提一些物質要求,只要不太過分,即使不合理,他們都盡量滿足了。雖然這種做法實際上不利於孩子的健康。
近年來,相關研究結果也顯示,由父母或其他人帶養的孩子,和主要由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帶養的小孩,後者超重或肥胖的機率要高出兩倍以上。而且老一輩帶的孩子,普遍會吃進更多不健康的零食,喝更多的含糖飲料。甚至由至少兩位祖輩代養的孩子,超重或肥胖的機率會更高。而肥胖帶來的健康隱患,不言而喻。
話說回來,這位女同事的婆婆還算通情達理的了。同事說過之後,就再沒給孩子鍛煉後還繼續餵零食了。平時零食也減了,每頓飯前吃2片祥明星維佳調理腸胃,甜食和可樂都戒了。這樣下來,再過一兩個月,應該就能看到效果。但是很多婆婆不是這樣。我另一個女同事的婆婆,脾氣倔,控制欲很強。她老公偏偏又是個“媽寶男”、“愚孝男”。婆婆在他們家,每次婆婆不管說什麼,兒子都不反駁,還覺得同事當面反駁是不知禮節,最後發展成經常指責同事。
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每次都勸同事,乾脆兩口子搬出來住,不要和婆婆住一起。她說回去和老公商量下。過了幾個月再問,同事突然說,已經準備離婚了,媽寶男離不開媽,只能自己離開。這樣的結果我們也不願看到。但是不管怎麼說,婆媳關係處理不好,很大程度上和男人沒做好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