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女人感悟:活到這歲數,才知幸福只與父母、伴侶、子女有關

都已經為別人活了大半輩子了,餘生就專心讓自己幸福吧!俗話都說:「嫁出去的女兒就像是潑出去的水」,女兒嫁出去就是別人的,必須好好照顧自己的家庭,也必須以自己的家庭為主,而娘家的事情,就交由其他人處理。雖然對養育自己幾十年的爸爸媽媽而言,
無法再好好對待他們,無非是最難過的一件是,但因為傳統文化的關係,嫁出去的女兒,實在難以多過問娘家太多事。

陳阿姨今年50歲,剛從娘家回來,帶著一臉的憂傷,說不出的委屈和不滿。娘家如今已經不再是母親做主了,母親年老,這個家,早已成了弟弟、弟媳當家作主的地方。這本沒什麼,母親年老,無法管事,兒子兒媳接班,也是人之常情。可是啊,讓陳阿姨憂傷的,正是自己的母親。

大概是三代同堂,人多口雜,母親與兒子兒媳之間,時常鬧矛盾,尤其是婆媳矛盾,讓陳阿姨的母親,內心很受傷。這個家畢竟已經住了幾十年,許多事情都是陳阿姨的母親說了算,可是現在,弟媳年輕力壯,處處排擠婆婆,讓她別管那麼多。有時候婆媳倆鬧了矛盾,會發生激烈的爭吵,一爭吵,弟媳就嚷嚷:「老太婆,你再逞能,就餓你三天,讓你別吃飯。」

陳阿姨的母親,覺得委屈,怎麼會有這麼惡毒的兒媳,都怪兒子眼光不好,才會娶這樣的女人回家,又怪老伴去世得早,現在自己年老了,誰都看她不順眼,嫌她礙眼礙鼻,早點離開人世。人老了,許多事情都容易變得敏感。陳阿姨也不是第一次勸母親,家裡的事,能不管就別管,自己保重自己就行,也該放權讓兒媳管去。陳阿姨的母親說,也不是因為自己管,而是,人老了就被人嫌棄,哪怕說一句話,都覺得你妨礙了她。

陳阿姨知道母親內心的苦,可是,娘家的許多事情,嫁出去的女兒,最好別插手,插手了,不僅解決不了問題,反而帶來新的矛盾。以前,陳阿姨不懂這個道理,總想幫母親出頭,數落弟媳,不會做人兒媳,不善待老人,教訓弟弟,不孝順。剛開始,弟弟弟媳還忍著她,不反駁她,後來也回懟她了:「你又沒養老人,你知道什麼內情,只會站著說話不腰疼。你能你來贍養老人啊! 」

陳阿姨被懟得無話可說,想一想也是,自己一年到頭,陪伴在母親身邊的日子並不多,雖說母親與兒子媳婦有這樣那樣的矛盾,至少還有口飯吃,有床睡,自己真正付出的時間,也不多。從那以後,陳阿姨能不摻和娘家的事,就不摻和,有空就多去娘家,看望母親,陪她走過最後一程。娘家的事,嫁出去的女兒,少插手,只要不涉及到父母生命,能睜一隻眼,就不睜兩隻眼,管太多,不僅影響自己的心情,幸福程度,也影響姐弟、姑嫂的關係。

孔子曰:「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人生過半百,許多事情,都能看淡,不再繼續執著,迷惘,走過半生,方知人活著,幸福只與這三人有關。他們是自己最親最重要的人,相處好了,一生都能幸福,處不好,卻最能折磨人心。他們便是自己的伴侶,自己的父母,自己的兒女,其他與你都是過客。

一:自己的伴侶,決定著婚姻幸福程度。嫁什麼樣的男人,就會過什麼樣的婚姻生活。一個女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幸福,可她最終渴望的幸福,卻來自於婚姻,而非錢,事業,工作等。也許錢,事業、工作等、都可以帶給一個女人成就感,但不一定會帶給她幸福感,功成名就過後,回首一望,半生孤獨,還是缺乏那份,內心的安定。也許你不承認,但不得不說,女人最想要的還是婚姻中的那份平淡與安穩。

二:自己的父母,決定著你的原生家庭,影響著你的性格。我們可以選擇誰當伴侶,卻無法選擇誰當父母。父母的品行如何,家庭狀況如何,我們都無法選擇,這是先天條件。自己的父母,決定著我們的原生家庭,出生在什麼樣的原生家庭,什麼樣的家庭環境,影響著性格如何,處事方式如何。性格和言行舉止,會伴隨著我們一生。

我們目睹父母的婚姻狀況,相處方式,會間接複製到我們與伴侶的婚姻模式中,幾乎很難超越。所以,我們要維繫好與父母的關係。年輕的時候,父母之間的關係,我們無法去參與,可是,等到他們年老的時候,我們已經長大成人,甚至已經結婚,許多事情都能看透,父母的事情,有時候,就變成了子女的事情。父母幸福了,生活安穩了,我們也能舒心過日子。誰說父母的婚姻幸不幸福,跟子女沒有關係呢?

三:自己的兒女,決定著人生下半場,有沒有觀眾。我們會看著自己的爸媽老去,甚至是有一天離開人世,我們的孩子也是一樣的,他們看著我們的婚姻,還有我們的人生。子女,決定著我們的人生下半場,有沒有觀眾。誰都害怕孤獨,縱使家財萬貫,孤身一人,無兒無女,終究還是內心空蕩盪,少了一份牽掛,少了一份延續。

年輕的時候,許多人總是好為人師,管這管那,總以為自己才最厲害,總是將「你是我的親戚,我才管你,要是別人,我才懶得管」掛在嘴邊,可事實上,這並沒與帶來多少好處,反而遭人嫌棄。人活在這個世上,真正能影響自己的真的不多,與自己幸福有關的人也不多,除了自己的父母、孩子、伴侶之外,其他人在這個世界上,其實都是人生的過客,起不了太大的作用,打個照面就好。如果你能處理好這三人的關係,其實你的晚年便能無憂無慮,也能舒服自在的享受下半輩子的生活。